手机用户,请点我电话咨询
广州三替搬屋
广州三替搬屋
广州三替搬屋
广州三替搬屋
广州三替搬屋
广州三替搬屋
广州三替搬家

广州三替搬家公司

广州三替搬家公司提供广州天河海珠越秀荔湾黄埔白云花都增城从化萝岗番禺南沙区等搬家搬厂服务预约热线与广州大众搬屋公司合作多年!

« 1IMAP 邮件迁移(已弃用) - Google 企业h,广州大众搬6户籍改革文件报国务院 合法固定场所成迁r,广州从化搬 »

5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u,广州社区

"闯关东"
"关东",是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称.
清王朝以东北为"龙兴之地",屡颁严令禁汉人出关,但屡禁不止,流民"担担提篮,或东出榆关(即山海关),或北渡渤海",不顾身家性命,多方冒险"闯关"."闯关东"即由此而来.1860年(咸丰十年),关闭的山海关大门始向流民敞开.
"闯关东"的流民,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进入民国时期,"闯关东"浪潮居高不下.1927、1928、1929连续三年超过百万.
以山东为例"解剖麻雀",或更能深入到流民生活的深处.
山东"地少人稠",又是近代史上有名的灾害多发区.有人统计,在清代268年中,除仅有两年无灾外,每年都有程度不等的水旱灾害.每逢大灾之年,总会有"闯关东"的巨浪涌起.
与天灾结伴而行的是人祸.近代山东兵灾匪患连年不断,"益如火上加油".无法照旧生活,只有一"走"了之."富走南,穷进京,死逼梁山下关东."
关东地广人稀,沃野千里,照史书上的话说,"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矿,曰盐","荒"居首位.
1860年山海关大门敞开后,流民如怒潮一般涌往东北."当时的奉天、锦州二府,荒地很多,稍加开垦,即成膏腴良田."《胶澳志》记载说,"每逢冬令,胶济铁路必为移民加开一二次列车.而烟潍一路,徒步负载,结队成群,其熙熙攘攘之状,亦复不相上下.综计一往一来,恒在百万以上hh且多货其田庐,携其妻子,为久居不归之计."由单身到全家,由"候鸟"到移居,这是一种渐进的转化.
根据1932年出版的中国社会学会所编《中国人口问题》一书的调查资料,77%的流民流向关东后,"志在农业."但随着关东的开放,工商业也发展起来,流民无论是务工还是经商,都比较容易谋到营生的职业,这对流民同样具有吸引力.在胶东有些地区,几乎村村、家家都有"闯关东"的,甚至村里青年人不去关东闯一闯就被乡人视为没出息.
"闯关东"浪潮不仅使东北"人稀"的面貌得到改观,使全国人口分布趋于平衡,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一种脱胎于中原文化和关东文化的区域文化mm新型关东文化逐渐形成了.
"走西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hh"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走西口》,久为人所熟知."西口",是指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流民走过西口,过了长城,就可以到达蒙古草原及河套一带谋求生计.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
"走西口"的流民来自华北各地,而以山西人为主流.这里灾害频发,生存维艰.民谣唱道: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
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
天无绝人之路.一"墙"之隔的"口外隙地甚多",无疑是一条生路,这就难怪"直隶、山东、山西小民出口耕种谋食者,岁以为常"了(《热河志》).
通向西口的路并不好"走",随时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状况,特别是土匪当道,丢掉性命的人不少,沿途白骨累累.山西北部与内蒙隔河相望的小城河曲至今仍保留着一个风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都要在黄河上放上365盏麻纸扎成的河灯,代表着所有客死的孤魂,祈望他们能够回乡hh
"走西口"的流民在口外,什么活都做,而受雇重新实现与土地的结合,依然是他们愿望.山西就有"走不完的西口,打不尽的连成(当长工)"之说.
1691年(康熙三十年)后,清朝连续对准噶尔部用兵,为就地解决粮草供应,在蒙古地区"募民田作".清政府在内蒙古草原上圈占的大片牧场,都亟须汉人去耕作.流民于是有了"用武之地".康熙、雍正以来实行积极招垦政策,给流民以取得土地所有权的机会,有一部分流民从而获得小块土地.《清高宗实录》记载:"古北口至围场一带,从前原无民地,因其处土脉肥腴水泉疏衍,内地之民愿往垦种,而科粮甚轻,故节年开垦升科者三千余顷."清末民国时期推行放垦,一部分流民交付了"押荒银",从政府那里领取了"土地证",获得了土地的永租权,成为小自耕农.
农业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庞大的"走西口"队伍中,还始终活跃着一批商贩.旅蒙晋商巨擘"大盛魁"就是这样由肩挑小贩起家,直到发展成为对蒙贸易的最大商号.无能力独立经营者则因熟悉路径,深谙口内外行情,常常为大商人、商队、商铺当伙计,运送货物,挣卖命钱.
"走西口"流民潮持续了300年,最初"皆令冬归春往,毋得移家占籍".但穿梭于口内口外的"雁行客",一旦条件允许,"竟将全家搬出口外",成为内蒙的定居移民.他们入乡随俗,"衣蒙服,习蒙语,行蒙俗,入蒙籍,娶蒙妇",过起了"蒙化"的汉族生活.
"孔雀东南飞"
流民打工谋生,可观的经济收入具有极大诱惑力,特别是东南城市经济起飞阶段.著名思想家陈炽在所著《续富国策》中注意到,"江海通商,食力之民,趋之若鹜,每月工资至少数元,以养妻孥,绰有余裕."尤其是上海,"较内地丰厚"的"工价",像磁石样吸引"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而且,城乡之间、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存在的经济位差,也势必对流民的"向心"运动产生影响.农村人口从农业转移到工业,一般都由农村到小城市,再由小城市到大城市.使"孔雀东南飞"的流民运动,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流"态势.
城市的"功能"往往决定着流民的职业流向.这在上海表现得淋漓尽致.上海既是大贸易中心又是轻工业中心;同时,上海还是中国主要的文化中心,又有许多中外印刷厂,从大的商务印书馆到各种小印字作坊;此外,服务性的第三产业也在向流民招手.
据《保工汇刊》所载,1926年3月,北京农商部特派专员,视察江、浙两省各工厂,对于工人籍贯,有下列说明:
上海工人籍贯:铁工mm上海、浦东、宁波、浙江、广东、无锡.制造玻璃工mm上海、宁波、浙江.制造纸烟工mm上海、宁波、浦东、江北、浙江.纺织工mm上海、江北、浦东、宁波、安徽.面粉工mm上海、浦东、江北.印刷工mm上海、浦东、宁波.
杭州工人籍贯:织绸工mm杭州、绍兴、嘉兴、上海、无锡.铁工mm杭州、绍兴、山东、安徽.火柴工mm杭州、绍兴、上海、安徽.纺织工mm杭州、上海、苏州、常州、绍兴、嘉兴.
无锡工人籍贯:纺织mm无锡、上海、苏州、常州、安徽.织绸mm无锡、上海、浙江、苏州、常州、安徽.面粉mm无锡、江北、安徽、上海、山东.火柴mm无锡、山东、江北、安徽、上海.铁工mm无锡、江北、山东、安徽.印刷工mm上海、浦东、宁波、广东.
上列"粗"表统计,本地人约占30%,近乡人约占27%,他省人约占43%.东南实际上是"大杂烩",这里汇聚了几乎来自全国各地"打工"流民.
作为必然结果,"孔雀东南飞"造成工人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工人(即被近代工业吸收的流民,但他们很大一部分仍没有完成身份的转变,仍是民工,因职业不固定,随时可能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上待业,或回农村)有80%以上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海沿江城市.大量流民、打工者选择东南,也加剧了全国城镇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东部沿海城市人口有愈益集中的趋势.19世纪末期,全国城镇人口比重为6%,而长江下游地区最高达10.6%.到1947年,沿海地区城镇人口占全国城镇人口比重的65.3%,而内地仅占34.7%.
海外谋生"下南洋"
在海外谋生的流民浪潮中,"下南洋"最为壮观,这是指流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南洋包括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地.
"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广州南沙搬家,但福建、广东人占绝对多数(95%以上),这与自然、人文因素极有关系.闽、粤两省海岸曲折,人民与海相习,这是内地老百姓不能相比的;两省距离南洋较近,往返方便,路近费省,较之去拉美等地,更具有"可选择性".
"下南洋"成为堪与"闯关东"、"走西口"相媲美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样有"推-拉"合力的驱动.推力方面,"经济压迫"是最具有能量的"激素".1935年中国太平洋学会对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调查显示,因"经济压迫"而出洋者占69.95%.拉力方面,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中,劳动力的需求量旺,供不应求,就业机会正多.而且,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甚至采取了"最吸引人的条件",如马来西亚联邦最大的一个州沙捞越州,在白色拉者(意即国王)二世执政时期,就颁布了一个特别通告:给移植者足够的免费土地种植;政府提供临时住屋安置移植者;免费供给大米和食盐一年;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建立警察局保护华人安全;华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捞越.这对无业失业的流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不少流民"甚或自鬻以求至其地"了.
对流入地来说,华工一直是南洋开发的生力军,他们是廉价的用之不竭的劳动力资源.海峡殖民地总督瑞天咸说,马来半岛的繁荣昌盛,"皆华侨所造成","马来诸邦之维持,专赖锡矿之税入.hh作锡矿之工作者,首推华侨.彼等继续努力之结果,世界用锡之半额,皆由半岛供给.彼等之才能与劳力,造成今日之马来半岛马来政府及其人民,对于此勤奋耐劳守法之华侨之谢意,非言语所可表达."(李长傅:《中国殖民史》)
"下南洋"的流民运动,对流出地同样发生深刻影响,它对缓解"经济压迫"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葛剑雄等先生所著《简明中国移民史》中,有一个简单的计算:从1840年到1930年的九十年中,由闽、粤两省输出的流民每年平均十万以上,足以抵消每年的自然增长,缓解当地的人口压力,至少可以减弱由此而引发的社会振荡.
华工通过艰苦创业,积累了大量资本.他们把资金投向近代工商业,又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如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mm继昌隆缫丝厂,就是侨商陈启沅创办的.中国第一家民族火柴厂mm巧明火柴厂,由侨商卫省轩创设.据统计,从1862到1949年,华侨仅在广东、福建、上海三省市的投资企业数即达25510家.
附录:中国人口迁移一览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1."永嘉丧乱"时期
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安史之乱"时期
发生在唐代,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3."靖康之乱"时期
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
4."金完颜亮"时期
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时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闯关东"时期
19世纪后期的旧中国,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后,两国竞相在东北扩张势力,修筑铁路、掠夺资源,需大批劳动力,迫使华北破产,农民移入东北,尤以山东、河北两省农民最多.1923年-1930年间移入东北达300万人,1937年一年就达到70万人.此外,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来自河南、陕西等省的农民.
7."东南沿海下南洋"时期
欧美资本主义侵入东南亚后,为掠夺东南亚资源,招收中国破产农民作为开发殖民地的劳动力资源,并贩卖中国劳工,致使东南亚人口激增.
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就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而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人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如我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这一时期,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表现为:规模小,频率低,受国家政策影响.
1.1954年-1960年,活跃时期
2.1961年-1976年,低潮时期
3.1977年-1984年,回升时期
从迁移方向上看:我国人口净迁出地区有:辽宁、山东、上海、四川;迁入与迁出持平的地区是西藏;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迁移原因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2)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3)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的人口迁移;(4)高等学校搬迁、招生和分配的人口迁移;(5)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而引起的人口迁移;(6)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的人口迁移;(7)少量的自发迁移.
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1.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属自发流动.
2.流向
从流动方向上看: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3.原因
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其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同时,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在这一时期变化较大的还有一点:原先有些人口迁移的净迁出地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市.
新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1.人口迁移受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有关政策的深刻制约,国家有组织地计划性迁移在迁移总量中占了决大部分.
2.人口迁移是在户口登记制度的管理下进行的.
3.人口迁移长期受到政治运动的深刻影响.
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几次高潮
同人口本身的发展一样,中国人口迁移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其演变过程也不是直线渐进的,而是表现出典型的波浪式起伏.当社会比较安定时,其规模就小,也比较平稳;当社会因天灾人祸出现动乱时,其规模就会陡然增大,增大的程度几乎同动乱的大小完全成正比例.此外,人口迁移的规模与各个朝代采取的政策也有关系.受以上因素影响,在中国人口迁移史上大致形成了以下几次高潮:
(1)秦代和西汉
秦是一个能量很大的皇朝,它统一中国后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有一些在中国的人口迁移史上,是属于先驱性的,对以后历代的移民政策影响很大.除政治流放外,其内容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实关中",如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目的在于加强统治,把关中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政治中心.第二类是戍边和开发新区,其中最著名的有北戍五原、云中,南戍五岭,人数均达数十万人,对长城沿线和华南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
"汉承秦制",继续奉行"实关中"和移民戍边的政策,尤其是对河套地区、河西走廊、青海东部以及新疆中部的大规模屯垦移民,在政治上具有重大意义.
(2)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军阀混战,生灵涂炭,促成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三国鼎立的形势确立以前,即各地军阀大混战时期,移民均为逃避战乱的流民,他们由战乱最烈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迁出,大部分向南迁至长江流域.移民中不少学者、士大夫后来均为吴、蜀二国罗致,其中最著名的有诸葛亮、周瑜、鲁肃、张昭等,原籍临淮(今安徽定远)的鲁肃曾号召部属:"淮泗间,非遗种之地.吾闻江东沃野千里,民富兵强,可以避害"是为典型代表;另一部分则向北迁至长城沿线甚至辽东,移民中著名的有管宁.
三国鼎立时期,为壮大己方实力,三方均努力招抚流民,发展屯垦,并尽量从境外招收、劫掳人口,包括少数民族,如曹魏把大批匈奴、乌桓人迁至内地,孙吴派兵至台湾,"得夷州数千人还".
经过前后近90年的人口大迁移,中国长江流域和长城一线人口增加,并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少数民族的迁入,给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在当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民族矛盾,为随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社会动乱埋下了伏笔.
(3)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大糜烂、大破坏的时期,迁入北方的各少数民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长达一两个世纪的动乱中,黄河流城惨遭蹂躏,从而促发了一次又一次向南方移民的高潮.仅据官方统计,公元313~450年之间北方南渡的人口即达90万人,占北方原有户口的1/7.事实上这一统计由于流离混乱之际,户口多有隐匿流失而大大缩小.正像有人早已指出的:"自中原丧乱,民离本域,江左造创,豪族并兼,或客寓流离,民籍不立.""时百姓遭难,广州社区,流离此境,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这说明移民的实际规模当远在上述官方统计之上.期内移民的分布仍以长江流域为主,更南的福建两广移民也不少,据记载:"晋永嘉二年,中州版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浪潮,为中国经济和人口重心自北向南的历史性转移奠定了基础.
(4)"安史之乱"
隋、唐两朝在政治上能量很大,但在人口迁移上的作为却远不如秦、汉,原因在于人民在此之前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动乱,饱尝流离之苦,安土重迁,从心理上对人口迁移十分反感.此外,秦、汉之官方移民,包括屯垦戍边,大多未能终善其事,往往利未见而害先行,教训是很大的.故隋、唐二朝官方组织的人口迁移甚少.直至震撼全国的"安史之乱"爆发,黄河流域再次沉入血海,才触发了又一次人口南迁的大潮.据史书记载:"天宝末,安禄山反,天子去蜀,多士南奔,吴为人海.""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这次人口南迁大潮的余波,一直持续到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至此,中国南方的人口规模第一次达到了同北方平分秋色的地步.
(5)"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
由金人大规模南侵造成的"靖康之难"以及其后长达100余年的宋、金对峙,使中国又遭到一场巨大的社会动乱,由此产生的人口迁移,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堪与"永嘉丧乱"和"安史之乱"相伯仲,其性质和形式也相似.据记载,"建炎末,士大夫皆避地hh衣冠奔踣于道者相继.""西北士大夫遭靖康之难,多挈家寓武陵"."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连南方一些偏僻山区,也接纳了不少移民,如广西容县"介桂广间,渡江以来,避地留家者众."北方大批人口的南下,对南方的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南宋的许多文臣武将亦多来自北方,岳飞、韩世忠、张俊等皆是;平民中南下的著名人物也很多,如李清照、辛弃疾等.
(6)元末明初
中国广大的中原地区在从"靖康之难"到元末的两个多世纪中屡遭浩劫,至明初已是"中原草莽,人民稀少."与人口高度稠密的江南形成鲜明对照.这种极不平衡的人口分布格局,产生了对人口迁移的现实需求,再加上开疆卫边的需要,使明初出现了人口迁移的一个高潮,但其性质与前几次因动乱产生的大移民完全不同.
明朝建立后不久即着手组织人口迁移,如"徙江南民十四万于凤阳,""迁山西泽、潞民于河北,"徙"沙漠遗民"屯田北平附近,徙江西农民于云南湖广,等等.故史籍称"太祖时徙民最多."明初为了巩固边防,在长城一线设立了称为"九边"的9个镇,在国内其它战略要地,也设立了许多驻兵设防的卫,仅洪武朝三十一年设卫即达136处.为解决边防军的粮饷问题,明初组织了大规模的移民屯垦戍边,"于时,东自辽左,北抵宣大,西至甘肃,南尽滇蜀,极于交趾,中原则大河南北,在兴屯矣."前往云南屯田的移民多达四五十万,规模浩大,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收到较好的效果.
(7)清代对台湾的移民
台湾在元代正式列入中国版图.17世纪初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后不久,郑成功即率兵一举收复.此后郑成功组织了对台湾的大移民,不长时间内移民数即达20万人,在全岛总人口中占了大部分.清朝统一台湾后,对移民问题采取了暧昧的态度,即不准移民携带家眷,使之难以在台湾生根,目的乃在于防止台湾人口日增,羽毛丰满后重蹈郑成功在台湾抗清的"覆辙".直至清代中叶,因大陆人口压力增大,上述政策才有所松动,从而引起对台移民的高潮.1811年台湾汉民已逾200万人,比一个半世纪前猛增了六七倍.清代后期,朝廷鉴于国际形势之险恶,对台湾的战略意义有所认识,不仅完全解除了对移民的限制,还在厦门、汕头、香港等地设立"招垦局",以提供资助和优惠来促进对台湾的移民,为日后的发展在人口上奠定了基础.
(8)清末和民国时期对东北的移民
在历史上中国的东北地区(含内蒙古东部)人口一直不多,清初满人倾族入关后人口更加稀少.满清统治者视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为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并在辽宁境内筑起"柳条边",严禁居民越界垦殖.同时又把东北作为流放犯人的场所,这些所谓"流人",对东北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加上违禁前来的农民,全区总人口至清代中叶仍有明显增长.进入19世纪,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成千上万的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源源流入东北,至1840年全区总人口已突破300万人,比100年前猛增了七八倍.这时全国人口已达4亿人,人口压力使社会矛盾日趋激化,而在国际上,列强步步进逼,尤其是沙皇俄国对东北一直虎视耽耽.在此形势下,满清朝廷遂于1860年在东北局部弛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如此既减轻了关内人口压力,为朝廷开了一项财源,又充实了边防.此外,对移民还"酌量给以工本".所有这些都促成了一股"闯关东"的狂潮,到1910年东北总人口已增至1800万人以上,比1840年增长近5倍.
民国建立后,"闯关东"的洪流仍然源源不断,"九一八"以前估计年均移入约25~30万人,大部分来自山东、河北两省,此后移入人数仍很可观.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区总人口巳近400万人,比1910年再翻一番.纵观中国整个人口迁移史,清末民初对东北的移民,强度最大,效果最佳,无论对中国人口地理还是经济地理,均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人口迁移原因
我国历史上无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于我国人口分布状况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它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从迁移的原因来看主要有政治需要、战乱逃难和经济谋生三种.
一、政治需要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建都咸阳,为把关中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家政治中心,"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估计人口总数在70万以上.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戌边和开发新区,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夺取了河套广大地区,在河套建城设县,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发展生产,加强边防.
同年,秦朝派军队征服了珠江流域的百越族.秦朝政府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派官进行治理,还迁徙50万中原人民到那些地区,与百越族杂居.
西汉初期,为了"实关中",刘邦继续由关东向关中大规模移民,总数不下30万人.西汉中期随着对匈奴战争的节节胜利,武帝组织了向西北边疆的大规模移民,总数70余万人.此外,汉武帝还派人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内地同西南的联系.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从而使大量的人口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迁到河南一带.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557年以后,他们在澳门私自扩展土地,建筑炮台,设立官署,开始了对澳门的长期占据.在鸦片战争中,
英国强迫清政府割占香港,这样大量的外国人口迁移到我国居住.
明末清初,漠西蒙古中的土尔扈特人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因不堪沙俄的控制和压迫,于1771年在首领渥巴锡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历尽艰辛,长途跋涉,终于回归祖国西北.
二、战乱逃难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居民迁居江南,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吴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山越和汉族一起,共同开发江南.
西晋末年,许多北方人为逃避战祸迁往南方.317年逃到江南的官僚、贵族、大地主,联合江南大地主建立了东晋.这一人口迁移过程一直持续到南朝,北方农民的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也带来了比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他们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
五代十国时,许乡中原人民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北宋末年,由于战乱,北方居民为逃避灾难,大批人口南下,进一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建国前,由于军阀混战、日本侵略、美蒋压迫,许多人为逃避战乱,背井离乡,出现了"闯关东"(河北、山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历

最新评论及回复

最近发表

Powered By 广州三替搬家公司

Copyright 2011-2021 广州三替搬家 All Rights Reserved
搬家QQ:点击就开始搬家
广告链接:广州大众搬屋家 广州搬家公司 广州吊车出租 广州蚂蚁搬家 人人搬家